|
端午節到底能不能互祝快樂?2017-05-30 01:27瀏覽數:620次
“端午節千萬不能互祝快樂!你知道嗎?”這個端午節假期,微信朋友圈中一條“科普帖”被網友瘋轉。在一些網友發的信息中,“快樂”的字樣也被“安康”代替。近日多位專家通過網絡駁斥這一說法,他們認為,祝他人端午節快樂,完全沒問題。 “不能祝人家清明節快樂,這我知道。原來端午節也不能說啊。”21日,放假在家的小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了一篇“科普帖”。帖子中說,端午節是不能互祝快樂的,只能是“端午安康”。 文章援引“非遺專家楊廣宇”的說法,稱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,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,曹娥為救父投江、屈原投汨羅江。“楊廣宇”表示,要給大家掃掃盲,不是所有的節日都可以互祝快樂。 有些市民對此深信不疑。20日,網友“@范雪春微博”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分享了這一內容,他評論說:“端午節是祭日,如清明一般……這個節真心不能、也不該開心快樂。還是健康安康為好。” 前日,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連發5條微博,質疑“端午節不能祝他人快樂”的說法。張頤武說:“其實端午和清明不太一樣。雖然紀念屈原,但也有祛病祝吉祥,讓大家快樂的意義。”他引用歌謠“五月五,是端陽,門插艾,香滿堂;吃粽子,灑白糖,龍舟下水喜洋洋”駁斥道,這有什么不能快樂的。樂觀和開朗,也是這個節日的應有之義,無須太拘泥。 此外,他還引用晏殊的《端午詩》、唐玄宗《端午群臣》詩的序,來印證“許多古人詩文都講到歡喜快樂過端午”。對于楊廣宇,張頤武表示“這個專家無從了解,百度了也不知其人”。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,也未能找到“非遺專家楊廣宇”的個人資料及其他言論。 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倩予認為,說“端午節快樂”是很正常的。王倩予說,一些傳統節日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被附加了很多帶有傾向性的東西,比如說屈原投江這種悲壯的情節,這是當時的掌權者希望這種愛國意識內化在人們心里。而現代社會過于強化這些東西并沒有太大的意義。 上一篇: 建立扶貧保潔新隊伍
|